单位未买社保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作者:小社宝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15

  一、单位未买社保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规定: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从该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行为的追诉期为两年;两年之外的违法行为,除非该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否则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没有权利管理。


  从劳动争议诉讼的途径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7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社会保险费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险费制


  这种方式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准,规定一定的百分率,从而计收保险费。采用比例制,原来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期间所丧失的收入,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须参照其平时赖以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为衡量给付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保费计算的根据。


  以工作为基准的比例保险费制最大的缺陷是社会保险的负担直接与工资相联系,不管是雇主雇员双方负担社会保险费还是其中一方负担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的负担都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其结果会导致资本排挤劳动,从而引起失业增加。


  2、均等保险费制


  即不论被保险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计收同额的保险费。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普遍实施;而且采用此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在其给付时,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义。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缴纳相同的保费,在负担能力方面明显不公平。


  三、社会保险功能


  1、稳定社会生活的功能。


  2、再分配的功能。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第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作为需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来发挥作用,从而对经济起正面的作用;


  第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


  第三是社保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基本条件。


  现实中,越是发达的地区,员工对于社保的重视程度越高。尤其是一线城市,因为和买房买车资格挂钩,社保已经成为找工作的重要标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