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年多省上调养老金计发基数,每月领2千和4千的人,补发金额差一半?

作者:小社宝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554

  多省上调养老金计发基数,每月领2千和4千的人,补发金额差一半?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养老金绝对是大多数老人,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的唯一固定经济来源。为了让养老金水平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水平,地方上每年都会重新计算养老金的最低发放基数。养老保险一共有两种,分属于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从2005年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放基数就开始上涨,至今为止已经上涨了18年,今年的城乡居民养老金也在上涨。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6个地区,公布了本年度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不少省市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已经领取到了这笔补发的钱。这里要尤其说明的一点是,并不是全体退休人员,都有缘参与此次的补发,而是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


  首先参与的必须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即一直以来的养老保险费用,由个人和单位一同承担;其次是在本年度办理退休手续,那些在2022年1月1日前退休的人,不管是否参与补发,2021年都已经完成,2022年12月31日才准备退休的人,补发与否也是明年的事情了;最后具体到月和日,应该是在新的计发基数公布前,就办理了退休并且一直以来领取的养老金,都是按照2021年的计发基数发放。


  近期有粉丝投稿问,月养老金为2000和4000的人,因为养老金最低发放基数上调,最终到手的养老金补发金额,是不是也差一半?


  养老金的组成有4部分,分为人人都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性养老金、处于10年过渡期的劳动者可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事业单位劳动者特有的职业年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65岁为101)


  基础养老金=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社保平均缴费指数*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


  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由公式可知,计发基数影响的只有基础性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而这两部分养老金,与诸多因素有着分不开的紧密关系,比如说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本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等等。


  假设老赵和老李的工龄和实际缴费年限为26年,所在地区的计发基数为7800元,重算后达到了8800元,老赵的平均缴费基数为1,到手养老金只有2000元,老李的平均缴费基数为2,到手的养老金有4000元。


  重算前后老赵的基础养老金分别为2028元=7800*(1+1)/2*26*1%和2288元=8800*(1+1)/2*26*1%


  重算前后老李的基础养老金分别为3042元=7800*(1+2)/2*26*1%和3432元=8800*(1+2)/2*26*1%


  重算前后二者的养老金分别相差1014元=3042-2028和1114元=3432-2288,用1114减去1014等于100,由此可见该粉丝的猜想并不一定准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