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者的时代变迁

作者:小社宝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683

截止2021年底,我国统计局相关报道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超两亿。

灵活就业人员到底是何许人也?

很多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统称他们为打零工的,还有的人毫不顾忌地称他们为失业者。这些人说得对,但也不全对。深圳三和的大神们做着“做一休二”的工作,多么惬意;建筑工地上、工厂里的打工人们一年到头才能回家过个年;应届生们在考不上研,进不了铁饭碗,找不到工作的时候而无奈地签下一份《灵活就业协议》;这些人都可以被统一称为“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者这个词儿本身并不陌生。

根据数据记载,早在2002年末,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已达到1.45亿。

当时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如今的灵活就业人员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为此一时彼一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行业的诞生,也让灵活就业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2002年到2022年,这20年间,灵活就业这一行有哪些地方发生了改变呢?现如今的他们都在从事着哪些行业呢?

灵活就业的诞生其实和下岗失业有分不开的关系,下岗再就业—灵活就业。

国企改制分布在我国90年代,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工人下岗、失业、回归社会,他们不得不自力更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

根据2002年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大力鼓励下岗失业的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的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的形式,为他们灵活就业做出帮助和提供服务。”

从最早的这一份文件中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灵活就业’不仅仅是临时工,也是失业者的代名词,他们还是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工作方式;和这一工作模式产生强烈对比的则是传统用工模式“每天朝九晚五、一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固定的单双休”;在我国1995年3月25日,双休的制度才正式实施,在这之前,我国国企都是单休制。

北京市曾发表过一份关于灵活就业的文件,内容表示:“在社区从事家政服务是与社区居民形成服务关系的,或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被统一安排自行车修理、废品回收、居民理发、果蔬售卖等服务社区性质的工作,以及没有固定工作和固定岗位,固定工作时间,没有固定收入的灵活就业工作”。

“在社区从事家政服务与社区居民形成服务关系,或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统一安排下从事自行车修理、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理发、果蔬零售等社区服务性工作,以及没有固定工作单位,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取得合法收入的其他灵活就业工作”。

简而言之,灵活就业不能称为失业,他属于“下岗再就业”。

在90年代,当时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工人下岗,下岗的数量实在太大。

根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2004)》中的内容可以知道,仅1998年-2003年,这5年,国有企业的累计下岗人数就达到了2818万人。

当时国家连续推出了“三年三千万”的再就业培训计划。而灵活就业注定成为了他们的就业蓄水池。根据2002年底人社部对6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下岗的再就业人员中有85.4%的人选择从事临时性的工作,3.3%的选择从事过小时工或劳务派遣。2002年1.45亿灵活就业者中就有7500万来自城镇。

根据数据记载,2002年的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为2.5亿人,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33%,也就是说在当时八千多万的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中,灵活就业者就占90%。

这或许和如今的社会情形有所不同。

农民工是灵活就业人员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群体。

当时1.45亿的灵活就业者里,除了 7500万城镇就业人员之外,剩余约7000万为进城务工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农民工;2002年,农民工的总人数为1亿人,也就是说进城农民工中有70%的都是灵活就业人员。

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报告里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成为就业人员增加的新亮点”。

在工地、工厂随处可见灵活就业人员。

当时,下岗再就业人员都要比进城的务工人员多出500万的数量。但随着社会就业体系的变化,现在农民工成为了灵活就业人员的主体。

灵活就业人员他们可以是工厂、砖窑打零工的工人,也可以是建筑工地上的建筑工人,还可以是清洁工、钟点工、月嫂等等,他们都是未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根据2016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检测数据显示:没有和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比例为64.9%;这样算的话,根据2016年农民工的数量为2.82亿, 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就有1.83亿。

灵活就业者的数据在2013年之后一直是逐年上升的。但是之后数年一直没有公布这一数据了。我们自己按照比例可以估算一下,根据2021年农民工的总数量是2.93亿,我们继续根据2016年的灵活用工比例64.9,可以得出2021年灵活就业者数量为1.9亿左右。这和我国数据统计局公布的2亿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很接近。

建筑行业和工厂制造业是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中占比最大的。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制造业就有7900万农民工;世界银行对中国制造业做的抽样调查的一组数据:2004年到2011年之间,企业使用临时工的比例为34.66%和20.57%。

在今年3月有一篇《不稳定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悖论:基于劳动过程的视角》的论文引得社会的关注,其中有这一个案例:一家主要从事制作家电生产的大型企业,这家企业总共有3475名员工,其中一线普通工人2075名,在这写一线工人中仅有171人为合同工;剩下的从劳务派遣公司雇佣了846人,雇佣临时工1058人,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根据订单数量而招聘增加临时工,而正式工的数量会有所控制,这种采用灵活就业者的用工模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

全国总工会研究所曾做过一项调查,我国2020年劳务派遣工达到了3700万人,而这些劳务派遣都是送往建筑行业的用工。我国在2017年统计了建筑行业的总人数为5535万人,其中农民工总人数为5415万人,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建筑行业农民工占97.8%。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公布建筑行业里有76.6%的人为灵活就业人员,那我们再根据2021年农民工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数字:5557万。仅仅制造业和建筑行业,我国就有近8000万的灵活就业人员。另外还有3000万的家政行业从事人员,也就是说建筑业、制造业、家政业这三个行业就有一亿一千万人,占了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一大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也在更新换代地发展着;灵活就业者不再是下岗再就业人员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工厂,离开建筑工地;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不再进入工厂和建筑行业。

根据数据统计,在2015年制造业的工人30岁以下的仅占28.2%、30-45岁的占45.7%、45岁以上的占26.2%;再到2019年,这些数据都大幅度下降。可以看出,工厂制造业正在走向老龄化,没有了年轻人的注入。建筑行业和它也是一样,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从2008年的34岁增长到了2021年的41.7岁。

现如今,农民工的年龄比上年增长了0.9%,增长到了27.3%;而21-30岁的农民工却首次跌破20%,仅占19.6%。建筑行业没有了年轻人,那现代的年轻灵活就业者们都在从事什么工作呢?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的新兴行业,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占据我们日常生活最多的就是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他们也都是新一代的灵活就业人员。并且占据了灵活就业的主体。根据数据统一:2021年持证上岗的网约车司机数量为308.6万,到了2022年1月增长到了398.8万。与此同时,快递行业从业者也从300万突破到了335万。体量最大的就是外卖员了,平时在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小哥们,他们的数量根据2021年年底统计的,如今我国至少有1300万名外卖员。

尽管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也抵挡不住信就业趋势的上升。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两点: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平台,这些平台又衍生出很多的职业,比如自媒体创作者、短视频博主、网络主播等等。2.除了现有的城镇务工者,还有一大批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们加入到了灵活就业者中来。

分享到: